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注释
唐子西文录记绍兴八年三月 北宋 · 强行父
 出处:全宋文卷四○○九
宣和元年行父钱塘罢官如京师眉山唐先生同寓于城东景德僧舍,与同郡关注子东日从之游,实闻所未闻,退而记其论文之语,得数纸以归。
己亥九月十三日明年正月六日而别。
先生北归还朝,得请宫祠泸南,道卒于凤翔,年五十一。
己亥距今绍兴八年戊午二十年矣,旧所记,更兵火无复存者。
子东书来,属余追录,且欲得仆自书,云:「将置之隅坐,如见师友」。
衰病废忘,十不省五六,乃为书所记,得三十五条。
先生尝次韵行父冬日旅舍诗》:「残岁无多日,此身犹旅人。
客情安枕少,天色举杯频。
桂玉黄金尽,风尘白发新。
异乡梅信远,谁寄一枝」。
又次《留别》韵云:「白头重踏软红尘,独立鸳行觉异伦。
往事已空谁叙旧,好诗乍见且尝新。
细思寂寂门罗雀,犹胜累累冢卧麟。
力请宫祠知意否,渐谋归老锦江滨」。
盖绝笔于是矣,集者逸之,故并记云。
三月癸巳馀杭强行父幼安记。
按:《唐子西文录》卷首,中华书局历代诗话本。
曾参答弟子书 北宋 · 欧阳修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九七
白诸足下,闻吾党之士思夫子而莫得见也,以有子之貌似夫子,欲假设其位以夫子师之,诸足下必其然乎否耶?
吾试为诸足下陈夫子之道以为断。
诸足下知天之有四时乎?
春能生物而不能长也,夏能长之而不能成也,秋能有成而不能敛也,敛之者其在冬矣。
自生民以来,有大圣德,居大圣位,而作法以济世者,类不过八九。
三皇经始之,五帝缵明之,禹、汤、文、武该洽之,周公祖述之。
经始之者春也,缵明之、该洽之者夏也,祖述之者秋也。
天恐斯文之中未有以折衷,乃生吾夫子于衰乱之世。
前圣之所未立者,俾夫子立之;
前圣之所未作者,俾夫子作之。
上规圣明,下救沦坏,垂之百王而不变,稽之千古而不疑
虽百周公、百尧舜复出于世,亦无以过夫子也。
是夫子于列圣有成岁之功也,是列圣不能敛而夫子敛之也。
吾以谓夫子之道江汉以濯之,秋阳以暴之,皓皓乎不可尚已!
吾与诸足下奚所识知
幸而生于时,得以登其门,望其堂,而传其道,以光荣其身。
吾与诸足下犹众无名之星也,夫子犹日月之明也,以无名之星代日月之明,虽积累万数,吾未见其可,况一焉而已乎!
诸足下奈何乃不察于是也?
天则有一冬,而诸足下有二冬乎?
苟有子升夫子之席,而吾与诸足下趋进于左右,敛衣而立,负墙而请,当是时,有子能勿愧乎?
吾有以知彼之愧也。
吾侪有所问而不能答,有所辨而不能断,哗然而往,默然而来,铿然而叩,寂然而应,当是时,有子能勿惭乎?
吾又知彼之惭也。
昔者吾友子渊,实有圣人之德,不幸短命,前夫子而死。
使子渊尚在,而设之于夫子之席,吾犹恐天下之不吾信也。
足下以有子之道义,孰与子渊
德明而仁备,孰与子渊
夫子称而叹之,孰与子渊
群弟子服其为人,孰与子渊
达夫子之道而邻夫子之性,孰与子渊
是数者皆无一可,而独以其容貌之似,而欲升师之席,窃师之位,不亦难乎!
夫容貌之似者,非独有子也,阳虎亦似矣。
如欲其大似,则当以阳虎为先,奚先于有子哉?
诸足下果欲何耶?
复欲睹夫子之容乎?
复欲闻夫子之道乎?
如止欲睹夫子之容,则图之可也,木之可也,何必取弟子之似者以僭其称而悖其位?
欲闻夫子之道,不可以茍而已也。
且吾闻之:师其道,不必师其人;
师其人,不必师其形。
如欲师其道,则有夫子之六经在,《诗》可以见夫子之心,《书》可以知夫子之断,《礼》可以明夫子之法,《乐》可以达夫子之德,《易》可以察夫子之性,《春秋》可以存夫子之志。
是之弗务,而假设以为尚,此吾所以悼痛而不敢知也。
且昔夫子果何师哉?
师尧、舜者也,师文王者也,师周公者也。
惟曰师其道而已,未闻其假设而师之,则似尧、舜者,似文王者,似周公者,终身而不得见矣。
茍不见其人,则亦弗师其道乎?
夫麟之于兽也,凤之于鸟也,出乎其类而处乎长者也。
不幸而麟以死,凤以亡,则亦假设而为之乎?
诸足下盍姑止,不然,吾恐万世之后,完口者寡矣。
死而无知则已,如其有知,则子渊、子路辈将瞋目流涕而有责于足下也。
诸足下其思之!
不宣。
(《欧阳文忠公集》卷五九。又见万历《兖州府志》卷五一,《阙里志》卷二一,《古今图书集成》经籍典卷二二四、学行典卷一四六。)
文末原按:「江钿《文海》多以他人文为公所作。其章章者,《筠州学记》,曾巩文也;(绵本亦误收。)《察言论》,唐庚文也。甚至元丰以后暨徽宗朝所下制诏,亦有托公名者,自当删去。惟京本《英辞类稿》似少伪妄,而《代曾参答弟子书》,不知何人之文,与此卷《兵储》、《塞垣》两论皆可疑。削之恐无以解后来之惑,姑留而著其说。」
病中口占三首 其二 晚清 · 费墨娟
七言律诗 押歌韵
鲤鱼风起怯轻罗1,太息光阴病里过。
三径菊花开灿烂2,满阶梧叶乱婆娑。
人如秋形还瘦,心似春蚕绪更多。
底事俗缘难遣去3,一身无奈苦愁何?
注:(1) 鲤鱼风:指九月风,因为此时鲤鱼最为肥美,故称。清吴兆宜注引《提要录》:“鲤鱼风九月风也。”唐李贺《江楼曲》:“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。”明唐寅《题画师周东村之郊秋图》:“鲤鱼风急系轻舟,两岸寒山宿雨收。”一说鲤鱼风为春暮之风,清吴景旭《历代诗话》卷七十二引《石溪漫志》:“鲤鱼风,春夏之交。”宋余靖暮春》:“农家榆荚雨,江国鲤鱼风。”宋唐庚《万春寄友人》:“水国春深子雨,江天日暮鲤鱼风。”据此,鲤鱼风似不拘于九月,亦可用于春暮。但于本诗,则指秋风无疑。 (2) 三径:见第237首注。 (3) 底事:为何,何事。